共情的五个基本核心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1-16 06:43:27 人看过

核心要点一:

共情,是表示理解来访者的意愿,而不仅仅是情绪。

一个小孩子扒着玻璃柜台,盯着里面五颜六色的玩具,两眼放光,咧着嘴一直笑,口水都要落到地上了。

“你看上去好开心呀。”

“你很想要柜子里面的玩具吧。”

前面的回应关注的是情绪维度,从技术层面来说更像是是情感反映。后面的回应相对情感反映更深入一些,反映的是意图,或者说是内心的愿望。

核心要点二:

注意措辞的方向。

“他当众抽了你一耳光,那时你心里一定很委屈吧。”

“你当众挨了他一耳光,那时你心里一定很委屈吧。”

这两句回应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措辞方向上稍有不同,这意味着咨询师所站的位置也是有微妙的差别的。

表达共情时,咨询师与来访者是站在同一位置,看向同一个角度。

这样看来,显然后面那一句在技术上更符合共情的特征。

核心要点三:

咨询师在一定程度上,要迈大一点步子,补充不明确的内容——通常是来访者尚未完整意识到的隐含情绪和意图。

想要站在来访者的位置上,就不能只跟在来访者身后,踩着来访者的脚印前进。想要跟来访的位置相重合,节奏也踩到同一个点儿上,咨询师就得迈开步子追上来。

也就是说来访者会有一些隐含的情绪,或是意图和愿望,这些尚未说出来的部分,是需要由咨询师根据对来访者个人的理解去补充的。

“你当众挨了他一耳光,那时你心里一定很委屈吧。”

“你多么希望他可以在你犯错的时候,上来哄一哄你,抱一抱你,安慰你,而不是让你当众挨一记耳光。”

后面这句共情固然是要冒一点风险的,不过在咨询中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也不用过于担心,在我看来只要心态端正,哪怕共情不是那么精准,也好过一直跟在后面踩着来访者的脚印走。

核心要点四:

时机要恰到好处,或者说避免太早,相对于晚来说,早是更忌讳的。

理想的时机有点像是,来访者心里有什么哽在喉咙,就是说不清楚,但是已经隐约意识到了,马上就要脱口而出的时候。

感觉有点儿像是一个人忘了某位老朋友的名字,可还是很清楚记得这个人,话到嘴边只能说“就那谁,那个上学的时候跟a打过架,和b关系挺好的,还跟咱们踢过球呢。他叫啥来着?”

共情太早有一种可能是咨询师太着急。这背后可能是因为咨询师过于想要体现个人的能力和价值,想让来访者或是其他人知道自己在咨询中是起作用的。

这种心态有点像是小学生心里想到答案之后,迫不及待地举高手,整条手臂悬在那。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本文标签

共情的五个要领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百问网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3009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