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活的是一种心态,悟的是一份境界。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就是和猪狗般陷于物质无所追求的生存状态;功利境界,是在满足生存的基础上,与人攀比,追名逐利;道德境界,看破名利虚假,注重精神追求;天地境界,也是圣人境界,已经消除了二元对立,天人合一。
人有境界,文有格局。境界与格局,蕴藏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从一个人的文字作品,能读出他看待生活的眼光与态度。
本文将借助四位古人的四首诗词,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1、第一种境界: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是魏晋诗人阮籍的《咏怀》。
说到魏晋,我们容易想到竹林七贤。这几个人风流潇洒、狂放不羁,拒绝同流合污,傲然于尘俗之上。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蔑视礼法,醉酒避亲,面对喜欢的人,青眼相待,遇到讨厌的人,白眼鄙视。他就是这么放荡不羁,坦诚直率。
人是所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所构建出来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文艺的灿烂生发,坏在世道的动荡不安。
曹氏与司马氏明争暗斗,形成一股政坛漩涡,而阮籍因其才华与追求被裹挟其中。一方面,他胸怀济世之志,想要有所建树;一方面,他又想明哲保身,远离争夺,为此佯装酒醉,躲避是非。
《晋书·阮籍》中记载“: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感到心情不畅时,会一个人驾车,随性而行,一直往前走,走到没有路,他便“恸哭而反”。
《咏怀》写出了阮籍对所处时代发出的哀怨。
那天深夜,他难以入睡,索性坐起弹琴。明月当空,透过帷幕洒照进来,清风拂过他的衣裳。此时,他听到孤鸿号叫,翔鸟悲鸣。他起身出门,想去寻找什么。走了一圈,什么都没遇见,唯有满心忧伤。
外在的风景,是人内心的映射。号叫的孤鸿、悲鸣的翔鸟,何尝不是阮籍自己?忧国忧民、悲悯苦难的精神固然高尚,因为世事而陷入忧愁焦虑的心境,这是无明导致的自苦。
他身处黑暗,常感恐惧,生逢乱世,心怀忧戚。虽作痛饮、长啸,却没深刻认识到世事如梦,也没意识到,人须要保持心性空明,才不会被外物扰乱心湖的宁静。
我想到稍微后面的一点的陶潜,他的境界比阮籍高出很多:“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陶公的透脱。
在阮籍这首诗里,我们读到“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的悲愤与哀伤。
上一篇:柳州高中尖子班一般是哪几个班
下一篇:网友的网络用语英文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