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时产生的弹性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而产生震动,就像在水中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这种发生于震源,并向四外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传播的距离越远,能量衰减的越多,破坏能力就越低。
震中距是指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震中距的大小,决定了各地区受地震的影响的强弱。震中距大则受影响小,震中距小则受影响大。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地震可分为3种:
1.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的地震。
2.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千米的地震。
3.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如下几类:
地球上发生地震的地方有深有浅,从地下几千米至数百千米,均有地震发生。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也称为正常深度地震。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
3.深源地震:震源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700多千米。有时也将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统称为深震。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地震震中距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本站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糖精是什么
下一篇:北京市雾霾红色预警是有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