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观察身边的优秀教师,他们之所以优秀,往往源自于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实,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否可以这样看: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而落后的教学方式恰恰也正是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显现。一些家长问: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是什么?下面本站给您解答下吧。
(一)超越保护主义,让儿童学会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
保护主义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在英国,保护主义理念的拥趸认为,传媒传播的信息中,包含大量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对涉世不深的儿童有害的负面信息,媒介素养教育应培养儿童的免疫力,帮助儿童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当时的美国,保护主义理念亦站在维护道德的立场,将媒介视为传播不良信息和诱导失范行径的罪魁祸首〔2〕,呼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保护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公众免受媒介信息的不良影响。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自上世纪9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才开始在内地零星开展。受传统文化及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中,教导儿童远离媒介从而保护儿童免受媒介不良影响的观念亦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家长限制儿童的媒介接触时间,甚至不让儿童接触媒介;对于媒介中儿童难以理解的信息或不适宜儿童接触的信息,家长没有向儿童进行阐释、帮助其理解,而是简单粗暴地切断儿童接触这类信息的途径;忽略儿童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以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取代儿童的真正需求,比如不让儿童看电视和接触网络,认为电视和网络会影响到儿童的学习,而以书籍代替。
保护主义理念的前提,是将儿童视作易受媒介信息影响的、缺少能动反应的弱者。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我们过去的错误在于将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在他成为一个社会成员以前,他是无甚价值的,儿童的“现在”没有被认真地考虑进去。所谓“现在”,就是“儿童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心理需要来生活”〔3〕。超越保护主义,将儿童视作独立的、能动的个体,让儿童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应成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接触和使用大众传媒,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儿童权利”之一。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对于儿童来说意味着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传媒的各类节目应成为丰富儿童生活、让儿童充分享受到童年快乐的工具,而不是剥夺儿童的童真,使其快速成人化的工具;第二,成人的知识与经验可以用来指导儿童使用传媒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意见,但不能强加或灌输给儿童。
(二)注重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
媒介已经成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媒介信息已经成为儿童了解世界、作出判断、付诸行动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下,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应成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媒介信息中选择出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沉迷于信息的海洋不知所从;2.能够区别媒介文本所建构的“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之间的差异;3.能够对媒介信息真伪及其隐藏的价值观念进行理性判断并作出批判性解读。
从学会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学习所用,到理性解读媒介信息和批判性对待媒介信息,意味着媒介素养更进了一步。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儿童理性解读媒介信息和批判性对待媒介信息的能力,亦是培养他们成长为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需。
(三)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儿童学会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和第13条对儿童的“发表权”进行了如下规定:“缔约国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的看待。”“儿童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此项权利应包括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艺术形式或儿童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信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4〕但在当前,儿童往往被作为成人活动的装饰品而出现。例如在一些庆典上,儿童被要求向领导或模范献花;在一些有关儿童的活动中,按照成人的授意对着镜头说出一些慷慨陈词。儿童虽然在媒体上出现了,但他们仍是沉默的,他们的想法和真实的声音并未得到表达。
接下来看下家长教育儿童安全的技巧有哪些?
用心聆听,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儿童安全教育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一篇:避雷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怎样腌制辣椒才又好吃又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