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美洲等多国发生“寨卡热”疫情,11月苏里南共和国也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那么,什么是寨卡病毒?它是如何传播的?下面,本站小编为您解答。
“寨卡”是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1948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1956年,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寨卡病毒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黄病毒科病毒。大约有4分之1感染寨卡病毒的人会出现轻度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通常持续2-7天。目前被怀疑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现在尚无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的疫苗,而最好的预防形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美国一些官方机构目前对国民的通告如下:提请在中南美洲,加勒比国家,非洲西海岸外的佛得角和南太平洋萨摩亚的游人注意。建议在孕期任何阶段的孕妇应考虑推迟前往这些赛卡病毒传播地区。任何到上述地区旅行的游客使用驱虫剂,穿长袖衣裤,并在有空调或纱门窗的地方求宿。
上一篇:初中孩子厌学怎么办